您的位置:首页>公益服务>惠农政策>详情页

公益服务

惠农政策
泉州市出台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十条措施
2023-07-08 22:00 |来源:泉州市农业农村局、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泉州办事处

  为进一步推进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提高金融保障和服务质量,泉州市出台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十条措施。


提供“三大亿级”资金支持

各地乡村振兴办和农商银行、农信联社要深化乡村振兴领域合作,强化交流联动,合力推进当地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加快落地。自2023年起至2027年,由泉州农信系统提供万亿信贷资金用于支持乡村振兴领域发展,贷款净增额超千亿元,小微增信超六百亿元,减费让利超三十亿元,努力提高金融服务的易得性、覆盖面和满意度。



深化“党建+金融”双基联动机制

深化市、县、镇、村四级“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和“党建指导员”双向互派机制,选派泉州农信系统11名优秀骨干担任市、县两级乡村振兴办专(兼)职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选派期限1年,充分发挥好选派人员“联络员”“参谋员”“服务员”作用,做好双方政策信息交流互通,依托金融业从业者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主动融入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一是依托福农综合服务平台,推进金融科技平台与政务平台融合,各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使用新农主体管理及信用评分评级系统,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等科技手段,整合多方信息,实现农村资源和金融服务有效对接。二是各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与当地农商银行、农信联社建立定期信息交换机制,及时更新并推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清单,清单包括但不限于名称、登记信息、法人代表信息、经营信息、奖补信息等信息。各农商银行、农信联社对符合授信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进行补充完善,丰富信息维度,推进精准建档。三是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逐步扩大贴息范围,提高贴息比例,进一步降低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各农商银行、农信联社根据各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推送的各类贴息新农主体清单做好走访对接工作,并协助做好贴息补助申报服务工作,高效服务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四是双方加快推进评级成果运用,结合我市乡村振兴风险补偿资金,按照“无感授信、有感反馈、无缝对接、无忧周转”工作原则,力争2023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比年初增幅达25%以上。



加大整镇推进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对整镇推进“五好”乡镇授信,跟踪服务重点建设项目,确保用信安全到位。二是由各农商银行、农信联社参与“1+3”专班金融合作机构,并纳入“五好”乡镇创建领导小组,加大金融支持创建乡镇重点项目的力度。三是各农商银行、农信联社要综合运用财政贴息、税收优惠、再贷款、再贴现、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普惠小微贷款信用支持计划等政策工具,为整镇推进提供全面金融服务支持。



开展“百千万工程”专项行动

一是开展“百名行长千名金融助理进万企”金融服务专项行动,全面做好乡村振兴市场主体走访对接工作,激发乡村振兴市场主体活力。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和乡镇应积极与当地农商银行、农信联社联动,在深入乡村、项目和企业时,联合当地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做好调研、服务工作,每月至少联动走访乡村振兴项目或主体5次,共同解决实际困难,满足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打造良好政策环境,力争本年度贷款覆盖面超35%。二是积极探索将经联社参照新型农业主体享受同等贷款贴息政策扶持,并积极走访辖内村集体经济组织,重点对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的村集体经济、主要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摸底,掌握重点村基本情况和试点示范项目,共同制定符合实际的金融服务方案,精准滴灌“三农”、小微客群,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拓宽村集体经济创收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高财产获得感,纵深推进“富民强村”。



构建“邻里式”便民服务综合体

一是各地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充分挖掘我市特色农产品资源,打造“福农优品”“泉乡好货”品牌影响力,并将“福农优品”“泉乡好货”推荐至泉州乡村好货馆,丰富产品种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二是依托泉州农信系统点多面广优势,相关乡镇和村积极融入农村产业、农村经济、农村管理等服务,打造以益农服务、培训、政务、金融等为一体的线上、线下“益农福农联合运营中心”,构建信息服务中心。三是推动“福农驿站”与“党建+邻里中心”、乡村好货馆等乡村服务点融合共建,力争3年内建成70个融合点,为城乡居民提供“金融+衣食住行”的“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共同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推进便民服务进社区、入乡村。



助推数字农业发展建设

一是上线使用“福农综合服务平台”,为农村宅基地和村民住宅建设管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股权管理、农业生产要素流转等提供平台支撑,推进农村生产要素流转数字化管理。二是为村级组织提供“福村贷”专项授信产品和财务收支“银农直联+村务卡+收单”一揽子综合服务,激活乡村振兴新动力。三是引入智慧党建、金融网格、农业科特派等农村网格管理,通过多方数据互联互通、系统共建、业务协作等方式,将“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金融服务”融入农业数字化转型全过程。



打造县域全产业链服务模式

一是围绕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推进农田连片整治等政策目标,各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做好农田建设政策、项目、主体、信贷等信息整合,推荐辖区内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与当地农商银行、农信联社合作落地,并运用“数字农田”,融入农信系统“福农·农田贷”等金融服务政策,全方位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是聚焦永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安溪县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泉州乌龙茶产业集群等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4222”工程和种业振兴行动等县域产业,牵头搭好政银企互动平台,建立信息共享白名单机制。三是由泉州农信系统提供账户管理、产品配套、融资支持等系列服务,深化地理标志商标质押贷款等服务模式,运用线上+线下“泉州乡村好货馆”“福农优品+福农e购”农产品销售新模式,提供全流程电商运营服务,助力当地优质农产品“走出去”,构建“产、供、销”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模式。



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双方加强项目互荐、信息互通,共推“政府+银行+企业(农户)”服务模式,共同调研、摸排辖内乡村生活污水整治、杆线规整等乡村基础改造项目和休闲农业示范点、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精品示范线、乡村振兴农文旅示范带等建设项目,各农商银行、农信联社联动对接,加大“福村贷”“福居贷”“民宿贷”等产品支持力度,并做好账户配套、资金结算、农民工工资代发等一揽子服务,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提升,力争本年投放贷款超30亿元。



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

一是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成果运用,双方建立“白名单”管理库,结合各地乡村振兴办掌握的政务数据和农商银行、农信联社的金融数据对当地企业、项目进行动态管理,为相关资质评定、财政资金安排、授信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支撑。二是优先将整镇推进“五好”乡镇及辖内行政村申报为福建省金融信用村、乡镇,打造“信用村—信用镇—信用县”信用评价体系,并在贷款利率、授信额度、业务流程等方面予以倾斜,推动建立健全金融信用建设激励机制,提升金融信用建设成效,力争本年全辖涉农贷款余额净增超100亿元。